一封內(nèi)容平實的來信,為的只是請省委書記汪洋看一場反映一群外來工在廣東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生活,憑著執(zhí)著的追求精神實現(xiàn)人生夢想的影片,希望借此引起各級領導關注外來工,期望社會上傳遞更多有關外來工的正面信息。但是,正是這封出自青宮電影城外來務工蔡少林的平凡的信,引來汪洋書記的高度重視。8月7日下午,汪書記以邀請100多位在廣東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一起到省委小禮堂看電影《所有夢想都開花》的特殊形式,“回復”蔡少林的信。 在電影開始前,汪書記笑說此舉是“向社會表達一個理念,要尊重外來工、感謝外來工、厚愛外來工!”而作為當天的觀影者之一,蔡少林至今仍沉浸在激動中,他說感激之情難以言說,他祝愿所有跟他一樣在廣東打工的外來工都能擁有自己的夢想和天空。 這是8月10日《南方都市報》對蔡少林的專訪,反映了蔡少林“寫信”前后的心路歷程。讓我們走進蔡少林寫信至今的內(nèi)心世界吧……(文/芳芳)
我想知道,書記關心外來工嗎
打工仔蔡少林寫信邀汪書記看電影,卻促成書記請外來工看電影
南方報業(yè)新聞 時間: 2010年08月10日 來源: 南方都市報 作者:李曉瑛
 ◤蔡少林講述當時寫信給汪洋書記的經(jīng)過。 南都記者 方謙華 攝 蔡少林 1981年12月,生于安徽省宿州市。 1998年,高中畢業(yè),在宿州市公安局治安隊當治安員。1999年,升任治安隊班長。 2003年來粵,在中山小欖鎮(zhèn)一家燈飾廠工作。半年后,跳槽到廣州白云區(qū)一家物流公司當保安。 2005年至今,在華影青宮電影城工作,曾任保安員、保安部部長,現(xiàn)任值班經(jīng)理。 有一段日子,蔡少林每天都在報紙上尋找汪洋書記的新聞。書記出訪俄羅斯了、書記要參加全省會議……看了這些消息,蔡少林心里既忐忑又安慰,“他太忙了,可能還沒來得及看我的信”。 是的,這位“80后”外來打工仔,2個月前做了一件“大膽”的事。他寫信給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邀請書記走到外來工兄弟姐妹們中間,一同看電影。連蔡少林自己也沒有想到,10多天后,他竟收到書記的答復。
包場電影請書記同事當笑話 6月8日的中午,青宮電影城值班經(jīng)理蔡少林并沒有在崗位上。趁工作空當,他步行至距離單位不足百米的北京路郵政所,手上拿著一封信。“我想寄到廣東省委,收信人是汪洋書記。”聽著蔡少林的話,負責同城快遞的工作人員一臉愕然。 信件中,蔡少林邀請汪書記到影城來,和外來工一起分享電影《所有夢想都開花》。因為片子描述的是在珠三角務工的第二代農(nóng)民工與企業(yè)家同心同德,戰(zhàn)勝金融風暴的故事。“我相信,汪書記看了一定有收獲”。 為此他也計算過,包下影城里最小的影廳大約花費兩三千元。“我們單位的外來工有將近60人,每人出幾十元,就能湊齊這筆錢”。 自他寄信的消息在辦公室傳開后,同事們都笑話,“書記每天要看這么多的工作文件,你的信可能根本沒辦法送到他手里”。剛開始,蔡少林不以為然。他每天看報紙,想知道汪書記都在忙些啥。過了一周,回音全無,他便也默默笑自己“傻”。
不找領導遞信特意選擇郵寄 29歲的蔡少林,不過高中學歷。“和許多同事比起來,我常常覺得自卑”。他記得,當初擬信給書記的時候,身邊有許多反對的聲音。“我本想打退堂鼓,后來竟然是領導堅持鼓勵我。他說,你怕什么,又不是偷雞摸狗的事,年輕人有想法就應該去實踐”。 之后也有同事說,寄信太兒戲,建議把信交給單位領導幫忙送遞,成功機會更高。“我們單位領導是人大代表,書記看信的幾率的確會更大。但我覺得,沒必要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來成就此事。我其實更想知道,書記是不是真的關心外來工,所以我選擇自己去寄。”
我和書記原來是“老鄉(xiāng)” 6月中旬的一天,單位集團工會突然打電話給蔡少林,“汪書記回復了你的信”。復函的大意是,不用外來工請書記,而是書記請外來工來看這部電影,時間待定。 “太意外了!”蔡少林有點不敢相信,但讓他更想不到的事,發(fā)生在8月7日與書記同看電影當天。 第一次與汪書記面對面交談,蔡少林說,不緊張是騙人的。“但是書記很隨和,他讓我們外來工代表逐一自我介紹,之后又讓省領導向我們作自我介紹,還當主持極力營造融洽氣氛,消除彼此間的溝通屏障。讓我們感覺,彼此之間是平等的”。 最后,汪洋書記更與蔡少林握手說,“我也來自安徽宿州”。“那我和書記,不就是老鄉(xiāng)嗎?”蔡興奮得哈哈大笑。
蔡少林寫給汪洋書記的信(摘錄) 我是來自安徽宿州的“80后”打工青年,已在廣州生活了7年……我希望第二代外來工都像陜西優(yōu)秀農(nóng)民工巨曉林那樣積極堅強。為此,我很希望汪書記到我們中間走走,我和工友們打算自費包一場電影,請汪書記和我們一起觀看,與民同樂,放映時間由您來決定。
■對話
“我是不是把事情鬧大了” 南都記者(下稱“南都”):怎么會想到給汪洋書記寫信? 蔡少林(下稱“蔡”):我聽到外界的一些誤解,說廣東企業(yè)用工環(huán)境很差、待遇不夠好。但是,從我和許多外來工朋友的個人經(jīng)歷來看,廣東好像并不是這個樣子。我覺得很有必要讓領導走近我們,關注我們,傳遞更多正面信息。 南都:為什么選擇看電影的方式? 蔡:這可能與我的職業(yè)有關系。我觀察過,許多外來工,他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并沒有享受更多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些人除了打麻將就是悶在家睡覺,這對他們?nèi)谌氤鞘猩顩]有任何幫助。看電影,是其中一種非常好的文化生活。 南都:信寄出去,得到這樣的結果和反響,你滿意嗎? 蔡:完全超乎我想象,我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把事情鬧大了?(笑)我的信竟然通過一個最常規(guī)的渠道到達書記手里,而且能引起他重視,我覺得這個意義非凡。通過這一次,我看到汪書記對我們的重視,也看到我們的前途和希望。 南都:你作為一個“80后”外來工,可否總結一下你們這批外來工的特點。 蔡:其實現(xiàn)在有很多外來工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他們并不像老一輩外來工那樣,只想著掙錢回家蓋房子。他們不想被貼上“外來工”的標簽,反而樂意融入這個城市。這就提醒政府,關心外來工的同時時,絕對不能忽略他們的文化、娛樂生活。 南都:那你呢,工作之余的生活是怎樣的? 蔡:我來廣東7年,有許多朋友,他們基本上都是本地人。這讓我一度覺得很自豪,不知道這屬不屬于一種融入。我平時會和他們打球,喝茶聊天。還有,我現(xiàn)在還在讀書。去年我報讀了電大的行政管理專業(yè),想拿一個大專文憑。(笑) 南都:哦,你在繼續(xù)進修? 蔡:是的,我覺得不斷學習是我們外來工進步并融入這個城市的關鍵。我在單位發(fā)現(xiàn),自己只有高中學歷,實在太低。 南都:離鄉(xiāng)7年,你會扎根廣東嗎? 蔡:會的。我其實很早就計劃要在這里買房子,生活下去。 南都:廣東有什么吸引你? 蔡:這里機會很多,但最重要的,是這個城市夠包容。很簡單,我的不斷晉升,從沒有因為自己是外地人身份而受到束縛。 南都:你在廣東的夢想是什么? 蔡:最后真正入戶廣東。(笑)
采寫:南都記者 李曉瑛 實習生 許佳
媒體報道 《廣州日報》:汪洋請外來工省委看電影 《羊城晚報》:汪洋請在粵外來工看電影 “尊重、感謝和厚愛外來工” |